技术文章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技术文章 >梓梦-《中国药典》0982 (光散射法)20 版与 25 版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

梓梦-《中国药典》0982 (光散射法)20 版与 25 版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

更新时间:2025-09-15   点击次数:179次

梓梦-《中国药典》0982 章节(光散射法)20 版与 25 版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

对比维度

中国药典2020年版

25版中国药典(公示稿)

适用范围

原理阐述

1. 测量范围:0.02-3500μm
2. 原理:仅说明散射光能量分布与颗粒大小相关,依据米氏散射理论和弗朗霍夫近似理论计算粒度分布,未明确适用对象的具体类型
3. 未引入 “散射图样” 概念,未强调颗粒形状、数量对测量的影响,无光学模型选择标准

1. 测量范围:常规 0.1-3000μm,特殊设计及辅助条件下可扩展至 0.1μm 以下和 3mm 以上
2. 原理:引入 “散射图样”(散射光强度分布图)概念强调散射图样与颗粒粒径、形状、数量及光学特性相关,依据米氏散射理论或弗朗霍夫近似理论计算粒度分布
3. 明确适用对象:粉末、雾滴、气溶胶、混悬液、乳状液、溶液中的气泡等两相体系中颗粒
4. 新增光学模型选择标准:根据粒度范围、颗粒光学特性及用途选择,如粒径<10μm、有色物质、乳状液需用米氏理论,粒径>50μm 且相对折射率>1.2 时两种理论均适用

仪器要求

1. 基础要求:激光强度稳定,可自动扣除电子背景和光学背景干扰
2. 结构组成:未提及仪器具体结构(光源、光束处理单元等)及光路设计
3. 校准相关:
- 用 “标准粒子” 的粒径分布特征值d(0.1)、d(0.5)、d(0.9)评价仪器
- 未要求校准粒子的分布宽度
- 未提及环境温度、光路性能等附加要求

1. 基础要求:同 20 版(激光强度稳定、自动扣除背景干扰)
2. 结构组成:明确仪器由光源、光束处理单元、傅里叶透镜、进样系统、检测器、数据处理系统构成;新增两种光路设计(傅里叶光路、反傅里叶光路)及对应原理图,说明两种光路的样品池位置、光程特点及适用场景
3. 校准相关:
- 用标准粒子的D10、D50、D90(与 20 版d(0.1)、d(0.5)、d(0.9)含义一致)校准
- 要求校准粒子粒径分布宽度(D90/D10)在 1.5-10 之间
- 隐含对光路性能的要求(如傅里叶光路需保证样品在透镜有效工作距离内的合理光程)

测定方法

1.       湿法测定:
- 适用对象:混悬供试品或不溶于分散介质的供试品
- 分散介质:未细化选择要求,仅提及可加化学分散剂 /

表面活性剂
- 遮光度:8%-20%,先进仪器下限可至 0.2%
- 需测量体系 ζ 电位以保证分散稳定性
2. 干法测定:
- 适用对象:水溶性或无合适分散介质的固态供试品
- 遮光度:0.5%-5%
- 提及化学原料药需用喷射式分散器,加金属小球辅助分散
3. 通用要求:未规定测量次数,未说明遮光度异常(过高 / 过低)的影响

1. 湿法测定:
- 适用对象同 20 版(混悬供试品优先)
- 分散介质:明确需选择无颗粒物、无气泡的介质(水或其他溶剂),细化搅拌速度、超声功率 / 时间等分散参数的优化要求
- 遮光度:3%-20%(下限降至 3%)
- 未强制要求测量 ζ 电位,聚焦通过参数优化实现分散稳定
2. 干法测定:
- 适用对象:同 20 版(无合适分散介质的固态供试品可选用)
- 遮光度:0.5%-15%(上限提升至 15%)
- 明确需调节样品出口狭缝宽度、进样速率、分散气压(0-0.4MPa),未强调金属小球的使用
3. 通用要求:
- 新增 “方法开发” 要求,需优化取样、分散、测量参数
- 规定测量次数不少于 3 次,测量时间以结果稳定为宜
- 明确遮光度异常影响:过低降低信噪比和精密度,过高导致分散困难或多重散射

方法验证与结果报告

1. 方法验证:未提及任何验证指标及要求
2. 结果报告:未明确报告形式及需记录的信息,仅隐含需呈现粒度分布数据

1. 方法验证:新增验证要求,聚焦两项核心指标:
- 重复性:平行测定 6 次,D50的 RSD≤10%(粒径<10μm 时≤20%);D10、D90的 RSD≤15%(粒径<10μm 时≤30%)
- 耐用性:考察分散因素(干湿法参数)、光学参数及不同仪器的差异,可通过内部标准样品校准仪器减少数据偏差
2. 结果报告:
- 明确报告形式:以累积体积分布粒径(D10、D50、D90)或体积平均粒径(D(4,3))呈现
- 需详细记录:仪器信息、样品信息、制备 / 分散过程及参数、结果计算方法、方法验证数据

未来发展趋势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技术创新与精度提升:仪器性能会持续优化,光学模型、数据处理算法不断改进,提高测量精准度和灵敏度,以满足药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更高要求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标准化与规范化加强:药典对光散射法规定不断细化完善,未来将紧跟国际标准和技术发展,提升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,减少实验室间差异。从 20 版到 25 版对适用范围、仪器要求、测定方法等方面的修订可看出这一趋势 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智能化发展:未来仪器可能具备强大智能化功能,自动优化测量参数、实时监测和调整测量过程、智能分析和报告结果,减少人为操作影响,提高分析可靠性和效率。

 

设备选择趋势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国产设备发展态势良好:中国在相关领域发展迅速,形成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,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,部分技术实现突破,在半导体材料、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市场占使用率突破 30%。国产激光粒度仪在 0.1 - 2000μm 量程范围内达到先进水平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智能化与自动化设备更受青睐:随着实验室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,具备自动进样、自动清洗、自动校准、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、远程控制与监控等功能的智能化设备将成为设备选择的重要方向。这类设备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,降低人为误差,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高效检测,尤其适合大规模、高通量的样品分析场景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品牌与服务保障影响决策权重:用户在选择设备时,除了关注设备本身的性能和价格外,品牌的名气、市场口碑以及厂家提供的售后服务保障(如安装调试、技术培训、维修保养、零部件供应等)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具有良好品牌信誉和完善服务体系的设备供应商,能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设备使用保障和及时的技术支持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综合因素影响选择:未来设备选择会综合多方面因素,如设备性能、价格、售后等。国产设备性价比高、更适配国内需求;进口设备在技术和稳定性上有优势。随着国产设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不断突破和质量体系的日益完善,其在中市场的竞争力也将持续增强,未来设备选择的二元对立格局或将逐渐向多元化、动态化的平衡态势发展。

微信

联系

400-8810-898

联系
顶部